制版时印版滚筒的周长要有一定的正递增量

印刷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 包装装潢设计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,需要设计人员熟悉印刷制版工艺、印刷工艺、印刷包装材料等多方面的知识。 在实际生产中,经常会出现不能再现设计人员所欲表现的设计效果的情况。本文结合常见的印刷方式谈谈包装装潢设计与印刷的关系。  
 
1   柔性版印刷  
 
  1)在色彩设计上应尽量简洁、明快、鲜艳一些,减少叠印过多的设计,多采用专色以弥补四色印刷的不足。  
 
  2)柔印的网点增大较平印和凹印都严重,在反差处理上也有困难。 在进行版面设计时,应避免大色块与小文字、细小网点等排在同一块版面上,即使同一色也要分成两块版处理。由于柔印的网点增大现象,高光一般只能再现8%~10%的网点。另外应避免在包装设计中将色彩的渐变作到“0”。  
  3)过分细小的文字及线条柔印是印刷不出来的,尤其是反白字,设计时要避免。  
 
  4)柔印中金、银色印刷显得比较灰暗。  
 
  5)分色时要注意两点。首先分色的网线角度要避开网纹传墨辊的网线角度,柔版采用的四色网线角度为 7.5 °、37.5 °、67.5 °、82.5 °,目的是避免龟纹。其次,要考虑网线数与网纹传墨辊线数的配合(1:4~1:6)。  
2   平版印刷  
 
  1)加网线数的选择:  
 
    报纸印刷80~100lpi;  
   一般中档产品150~175lpi;  
  高档画册200lpi。  
 
  2)要考虑常见印刷机所能印刷的最大面积以及常用的开本的尺寸。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、咬口尺寸、出血尺寸以及控制条的位置。  
 
  3)同一色调为主的画面尽可能放在同一版面,以利于墨色调节。  
 
  4)要考虑到印后加工模切压痕、烫金、覆膜、票证打号等工序的要求。例如在印刷一些旅游景点的门票时 就要注意打号码的环节,要考虑到打码机的大小与票面尺寸的关系,号码在票面的排列方式以及是否打双号码等问题。  
 
3   凹版印刷  
 
    凹版印刷色调丰富、颜色再现力强,耐印率高。能在卷筒纸、塑料薄膜、金属箔等承印物上印刷,但制版、印刷费用高,制版工序较为复杂,小批量印件不适合。  
 
  1)尽量少用采用太细、太杂的多色套印线条,避免文字字号太小。以避免套印不准而造成线条变粗、文字走样。   
 
  2)小文字宜采用单色镂空,不宜用多色镂空,更要避免用图像(照片)的底色直接镂空。  
 
  3)对没有深浅层次的色块应尽量采用实地专色版。  
 
  4)金、银色印刷要做挖空版,线条、文字若用金银色印刷,不宜过细、过小,避免字迹线条糊版、粘脏等弊病。  
 
  5)熟悉承印材料性能及印刷方式。里印的色序是先深后浅,一般为K、C、M、Y、W。表印的色序为先浅后深,一般为W、Y、M、C、K。  
 
  6)制版时印版滚筒的周长要有一定的正递增量。如 OPP(单向拉伸聚丙烯)、PET(聚酯)要有0.02~0.03mm的加放量,而 PE(聚乙烯)约有0.05mm的加放量。  
 
4   丝网印刷  
 
  丝网印刷与平、凸、凹等印刷方式相比,有许多特殊的地方 主要表现为印刷适应性强,墨层厚实、立体感强,对油墨的适应性强等。  
  1)要注意丝印的阶调再现范围较小,一般为20~80%,小网点容易丢失,大网点容易扩大、糊死。  
 
  2) 要注意丝网与阶调的关系。尽量选用高目数丝网进行印刷。  
 
  3) 要注意油墨与阶调的关系。利用UV油墨,扁平丝网进行制版印刷。  
 
  4)   由于丝印的墨层厚、网点扩大比较严重,可适当降低墨层厚度,分色制版时可采用GCR工艺,降低三原色墨量,降低网点扩大值。还可减少感光膜厚度、提高油墨粘度。
本文出处:印刷厂 转载请注明出处
相关热门搜索 制版   滚筒   周长  
  • 上海3044am永利集团官网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(制版时印版滚筒的周长要有一定的正递增量)只为传递信息,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。
  • 如果此文(制版时印版滚筒的周长要有一定的正递增量)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  • 如果此文(制版时印版滚筒的周长要有一定的正递增量)内容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