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版最新资讯更多>>
- 印刷画册的公司... 现在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,都会选择一些印刷画册......
总版最新资讯更多>>
- 包装印刷市场增... 包装印刷市场的增长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,特别是在食......
精彩图文更多>>
活字印刷的渊源可追溯至青铜文化
第二类 文字颠倒
例:叨孳君毁
此器系武汉市文物管理部门于湖北省废旧物资(金属)仓库拣选所得。器形为侈口
、圆腹,圈足较高、双耳有珥,口沿下饰对称兽面纹及凸弦纹二周,按纹饰和铭文
风格,时代为西周早、中期之际,底内壁铸铭2行13字:
“叨孳君休于王,
自作器,孙子永宝。”
铭文笫三字“君”字横置。
笫三类 语词错位且文字颠倒
例:起右盘
此器1979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安居镇桃花坡一春秋早期墓葬中,铜盘口径36.5cm,
浅腹、圈足、平底,有流及?。腹外壁饰窃曲纹,圈足外饰垂鳞纹一周,圈足下附
加四个伏兽状足。盘内底部铸铭4行26字:
“唯起右自作用
其吉金宝盘乃
用万年子子孙孙永
宝用享 口用之 ”
这段铭辞因语词错位,致使有的句子不能通读,按当时通常采用的文例,此铭应作“唯起右,用其吉金,自作宝盘,迢(乃)用万年,子子孙孙,永宝用享”(其末句也可作“永宝用之”)。但在这件铜器上,却把本应排在“用其吉金”之后的“自作”二字,置于“用其吉金”之前,并在末尾还加上了“口用之”等文义明显重复的字样,不仅如此,而且还有几个单字如第三行之“子子孙孙”,第四行末尾的“之”字,呈颠倒状。
以上述种种现象,似乎是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,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中已知使用活字制作铭文模版。
当然,这其中有些现象还不一定能够确认是使用活字的成品。比如,第一类现象的例中,虽然可能是用的活字,但似乎也有可能是铸造这两件器物的匠师,在整板刻制铭文模版之初,对铭文的行列缺乏周密安排,可是当刻完最后一行时,才发现多出一字。如果将最后一字另作一行,在版面上就显得很不均衡,于是就顺手把剩下的这个字补刻在前面一行下方所留下的空白处。这样,从总体效果上看,版面就比较均衡了。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“将错就错”而采用的这种比较自由、随意的章法。类似这种情况,还不能简单的认定是采用活字所为。
第二类,文字横卧、颠倒的现象,是否可以解释为铭文模版仍为整版雕刻,只是由于某种原因,对个别字采取了有意颠倒的手法呢?如例中铭文将“君”字横置,有无可能是因为在铸造此器时,“叨孳君”的封号已被废黜,为了表示区别,故将“君”字横刻,犹如现今通常在一些已经离职的官员姓名之前加上“原部长”、“原厅长”之类的头衔呢?但从铭辞的含义来看,这位南方大国的国君——“叨孳君”铸造铜器的原因是“休于王”,即受到了周王的赞美和嘉奖,因而“自作器”以为纪念的。因此,所谓由于封号被罢黜而有意将“君”字横刻的推测,就不能成立。
在第三类“起右盘”的铭文中,这种差误就暴露得更为明显了。该器铭辞计26字,如将其中“子子、孙孙”两个重文各按一字计算,仅有24字,在这样一个较短的篇幅中,就出现了三种错误——一个语词前后错位,三个单字排列颠倒,还莫明其妙的渗入了三个多余的字。这种现象很显然是在使用活字拼排铬文模版时发生的错误,由于监制者把关不严,致使这段铭文铸成大错。
综上所述,可以认为我国至少在西周早、中期之际(约当公元前900多年以前)的青铜器铭文铸造中就已知使用活字制作模版,到春秋早期,用活字拼排铭文模版,就可能更为流行了。中国使用活字,可以说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。由此看来,一个在公元前900多年以前就已知使用活字铸印铭文的民族,到公元1045年前后用活字版来印刷书籍,就不足为奇了。
- 上海3044am永利集团官网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(活字印刷的渊源可追溯至青铜文化)只为传递信息,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。
- 如果此文(活字印刷的渊源可追溯至青铜文化)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- 如果此文(活字印刷的渊源可追溯至青铜文化)内容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。